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特聘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設計學院 副院長
德國弗萊堡大學 訪問學者
德國氣象局人體生物氣候研究中心 訪問學者
中央研究院未來地球台北都市工作小組 召集人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SCI) 領域編輯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SCI) 編輯委員
Energy and Buildings (SCI) 客座主編
造園景觀學報 總編輯
建築學報、都市與計劃、台灣土地研究、地理學報 編輯委員
內政部建築技術審查委員會 委員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審查作業精進計畫 主持人
台南市氣候變遷因應推動委員會 委員
台南市低碳調適及永續發展諮詢委員會 委員
台南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 委員
嘉義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 委員
嘉義市都市計畫委員會 委員
科技部「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臺灣建築學會「優秀青年建築獎」
史丹佛大學與Elsevier發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
國立成功大學「大學創新與大學社會責任教學優良獎」
文化部「第47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跳出溫度舒適圈)
文化部「第45次中小學圖書選介」(跳出溫度舒適圈)
文化部文化內容策進院「2023年亞洲專刊」入選(跳出溫度舒適圈)
財團法人台北書展基金會「2023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入圍(跳出溫度舒適圈)
臺北市立圖書館「最佳少年兒童讀物奬」(都市的夏天為什麼愈來愈熱)
嘉義市立北興國民中學「傑出校友獎」
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uilding and Climate Lab, BCLab)的方向在探討建築與氣候的相關議題。在空間的面向,包含小尺度的人體熱舒適性及氣候感知,中尺度的室內與戶外微氣候,以及大尺度的都市氣候議題。而在時間軸上,研究以長時間的氣象資料模擬為基礎,並延伸至氣候變遷與建成環境調適科技及建築設計的議題。BCLab著重於前瞻創新的建築氣候議題,並關注使用者與氣候之關聯及互動,特別強調跨領域、跨科際的整合型研究,並與德國Freiburg大學氣象研究所有長期及密切之合作。
戶外遮蔽影響熱環境及人的熱舒適性,進而影響到空間的使用。本研究的目的即為瞭解遮蔽程度與戶外空間參與人數的關聯性,並探討戶外空間的使用強度在不同季節、熱適應性的特性。因此,本研究以一個位於台灣中部的小型公園為研究對象,以現地實測方式,針對熱環境物理量及人數進行調査。研究結果指出了不同的季節中參與人數的與熱指標有不同型態的關聯性,在涼季時,遮蔽處的Ta/Tmrt/PET 均與人數有高度的正相關性,而在熱季時,則以能反應出太陽輻射的Tmrt/PET與人數有較佳的擬合性,其數値愈高公園的人數愈少。而且公園的利用狀況和人體的熱舒適範圍、太陽的輻射程度有顯著的相關性。研究中以首次提出的「區域天空可視率」用於公園各區域中遮蔽程度的評估,顯示「區域天空可視率」愈低時,公園的利用率愈高。本研究結果顯示了在炎熱氣候區台灣公園內遮蔽設計的重要性,也可應用在未來的公園設計之參考。利用數値模型模擬出公園各點的天空可視率,此圖獲國際間都市研究(urban studies)領域排名第一的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第107期刊登公園熱舒適研究成果為該期封面文章,及主編專文介紹:「…本文採用一個創新且有趣的評估方法,將公園以區域平均天空可視率清晰的呈現,…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下,熱舒適性逐漸成為綠地規劃設計上的重要議題,特別在大型都會區迅速崛起的熱帶及亞熱帶的區域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