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室專注於建築歷史與理論之領域,並強調比較視野下的研究。近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南亞與東南亞的宗教建築與神聖空間」(如印度教與伊斯蘭建築)、「中國、印度與西方的古典/傳統建築理論」(如中國風水、印度Vastu-Shastra與維特魯維烏斯的《建築十書》)、以及17-18世紀荷蘭人在亞洲的城市規劃與建築。本研究室碩士生進行的研究包括台灣二戰後伊斯蘭清真寺與墓園之設計與建造、17世紀荷蘭理論家Simon Stevin之De Huysbou中的城市規劃理論與其在巴達維亞與熱蘭遮市鎮之影響、以及17世紀Johan Nieuhof之《荷使初訪中國記》中的城市與建築之圖像。
2017與2018年間,本研究室主要進行了科技部「從〈1643年熱蘭遮市地籍登錄簿〉探討17世紀台灣熱蘭遮市鎮的城市空間與街屋建築」研究計畫。本研究依據四年前荷蘭檔案研究者Menno Leenstra無意發現的1643年熱蘭遮市鎮地籍登錄資料(內容包括建築地塊所有權人、地塊座落街道之名稱、地塊長寬尺寸等),並根據現存熱蘭遮市鎮相關史料(如《熱蘭遮城日誌》、《巴達維亞城日誌》、《大員決議錄》、《大員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等)與市鎮相關圖像(如1635年市鎮規劃圖、1644年市鎮鳥瞰圖、1648年市鎮鳥瞰圖等),以及搭配1927地籍圖和現地調查,推測重建1640年代熱蘭遮市鎮的平面圖,包括街道、街廓與地塊的形式、尺寸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