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建築系2009年開始實行四、五年制分流,從第一屆102級畢業生到現在實行也超過10年。五年制以畢業設計作為一種完整能力的展現,但是四年制的最後一年並沒有畢業設計,而只以整學期專題設計課的完成作為結束。
接任主任之後推動核心設計課程的改造:大一、大二到大三要完成深入專業、而又有能理解橫向建築結構、構造、環控、工程等領域與設計整合的訓練。到了大四的時候便能夠進一步打開建築的光譜,面對更延展、多元的跨學科與跨領域的知識,能夠參與系上研究師資的能量與資源,獲得更加紮實的學習成果。參考過去系上1.5年制MArch II研究所以研究與設計交錯的教學法,也啟動我們延伸到大學部設計教學的變革,期望能結合系上研究領域,形成研究與設計交織多視點的Design by Research、Research by Design以基於研究導向的設計、以及反過來設計來驅動的研究來進行大四的設計課教學。
在簡聖芬、宋立文兩位召集老師的籌備與執行下,完成了第一年的嘗試,讓四年制的學生,可以有為期一年以研究為導向、設計階段的建築研究,作為等同於畢業設計的成果。《2025成大學生建築研究集刊》收錄113級大學部四年制學生,丁偉勝、机巧儀、呂友瑄、李冠辰、林平廩、林均宥、林承頤、陳玉容、陳柔安、陳柏如、廖佑群、廖晨皓等14人,指導老師來自成大建築的六大研究領域(設計、規劃、史論、結構、環控、工程),以學術書寫的形式呈現學習成果。14篇「論文」的研究範疇涵蓋住宅、社區、都市、永續環境、材料結構、電腦運算等主題,充滿非常動態、開放、多元、跨尺度、多重關係的探索。
研究集刊的成果,也期望讓往後大學部四年制學生看見設計學習的更多可能性。尤其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的挑戰,當代建築愈加急切地尋求新的途徑與方法。建築教育需要藉由更多元的研究、轉譯、設計、原型試驗與新工具的運用,去實踐、宣告並指引未來的關鍵方向,而不再侷限於線性或單一尺度的思考。這樣的探索小至材料的研究,身體尺度的感知,日常的作息,大到聚落涵構、變動的地景轉譯、地緣政治的關照,甚至在歷史、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層面汲取建築的養分與連結,使學習能跨越多重尺度與建築的不同領域,進一步想像新的設計方法,並開拓建築未來的多元方向。
**備註:《2025成大學生建築研究集刊》採用「NCKU Student Architectural Research 2025」為英文名稱,縮寫「NCKU STAR 2025」。成大建築強化理性論述與研究跟建築設計的整合,期待育成更燦爛奪目的明日建築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