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抗彎矩接頭、嵌入式螺桿、木結構、接合部
摘要:
本研究的動機源於大型木結構建築(Mass Timber)在全球迅速發展。木結構因其環保、輕巧和美觀,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但在台灣,隨著樓層和跨度增加,傳統的鋼螺栓連接因延展性不足、抗震耗能不佳,常常無法符合安全需求。嵌入式螺桿(Glued‐In Rod,簡稱 GIR)技術因為結合了高強度鋼桿和膠黏劑,可以提供更好的剛性和火災耐受性,因而受到重視。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只針對一種膠合深度或長期性能進行測試,缺少比較不同深度時的力學表現和破壞方式,也少有探討多根螺桿同時使用時,單根螺桿強度有多大差異。這就讓設計工程師難以決定安全係數,增加了設計和施工的難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研究將通過一系列的拔出試驗,比較在用 12D 和 14D 兩種膠合深度下,GIR 接頭的最大承載力、變形能力和破壞方式,並分析不同深度時荷重-位移曲線的差異。此外,我們還會將實驗結果與 Eurocode/TR‐090 的設計公式進行對比,提出更實用的改進建議,幫助工程師選擇合適的膠合深度和配置方式。本研究可提供新的實驗數據,補足歐洲設計規範中關於膠合參數的空白,並找出多螺桿配置下強度變化的原因,降低設計時的不確定性。研究結果也將為混合錨固技術和膠黏劑選擇提供參考,進一步提升木結構接頭的耐用性和耗能表現。